
無內胎輪胎(見圖(1-橡膠密封層2-胎圈橡膠密封層 3-氣門嘴4-橡膠密封墊 5-氣門嘴帽6-輪輞))在外觀和結構上與有內胎輪胎相似,所不同的是它沒有內胎和墊帶,空氣直接壓人外胎中,其密封性是由外胎和輪輞來保證的。無內胎輪胎的內壁上附加了一層厚約2~3mm的專門用來封氣的橡膠密封層,有的還在該層下面貼著一層特殊混合物制成的自粘層。當輪胎穿孔時,自粘層能自行將刺穿的孔粘合,故這種輪胎也稱為有自粘層的無內胎輪胎。在胎圈外側也有一層胎圈橡膠密封層,用以增加胎圈與輪輞著合的氣密性。輪輞底部是傾斜的,并涂有均勻的漆層。氣門嘴直接固定在輪輞的一側,其間墊的密封用橡膠密封墊,并用螺母旋緊密封。鉚接輪輞和輻板的鉚釘自內側塞入,并涂上一層橡膠。
無內胎輪胎的優點是:只在爆破時才會失效,而穿孔時漏氣緩慢,胎壓不會急劇下降仍能繼續行駛;同時因無內胎,故摩擦生熱少,散熱快,適于高速行駛;此外,它結構簡單,質量較小。
無內胎輪胎的缺點是:密封層和自粘層易漏氣,途中修理較為困難。此外,自粘層只有在穿孔尺寸不大時方能粘合。天氣炎熱時自粘層可能軟化而向下流動從而破壞車輪平衡,因此,一般多采用無自粘層的無內胎輪胎。它的外胎內壁只有一層密封層,當輪胎穿孔后,由于其本身處于壓縮狀態而緊裹著穿刺物,故能長期不漏氣,即使將穿刺物拔出,亦能暫時保持胎內氣壓。無內胎輪胎一般配用深式輪輞在轎車上應用較多。